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小题9分
材料一 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其竞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三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四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忆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材料五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 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l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回答,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果如何? (3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 (2分)
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国家:荷兰和法国。结果: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蒸汽机、水压机、工作母机、铁路设备、纺织品等;茶叶、瓷器、家具等(言之成理即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英国是工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认识: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一方面回答不得分)
社会进步: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密切。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极度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任答两点得分,言之成理同样得分)
本题解析:(1)结合史实可知17、18世纪英国海外殖民事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荷兰和法国,在竞争中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2)结合材料三中的时间特征“1851年”可知英国此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会在该展览会上展示先进的工业化产品,同时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会展出传统的精美手工艺品。(3)材料四说明工业革命前社会生产力落后,着从反面证明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而材料五重在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严重生态环境污染。
点评: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而欧洲也凭借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经济实力开始了全世界的殖民征服运动,在殖民征服运动中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得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近乎造就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但伴随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日益显现,人们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哪一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日趋衰弱
A.行会
B.手工工场
C.商业垄断公司
D.工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劳动组织形式发生重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在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
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四条新航路路线,最早开辟的是?(填写代码),开辟出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2)根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15~16世纪,世界市场是怎样开始形成的?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结合材料三、四,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参考答案:
(1) C?迪亚士?
(2)“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形成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各地区的相对封闭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欧洲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最终形成。首先,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列强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进行扩张。工业革命还引起交通运输业 的革命,轮船、火车、汽车、飞机先后发明,也导致了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的改进,从而使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日趋密切。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 国别
| 1820
| 1875
| 1913
| 1926
| 1931
| 1952
| 1965
| 1985
|
英国
| 45~55
| 0
| 0
| 4
| 17
| 17
| 6
| 1.7
|
美国
| 34~45
| 40~50
| 33
| 20
| 53
| 9
| 6.7
| 3.5
|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3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判断: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1分)
理由: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其他国家的市场相适应。因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促使其进入了自由贸易的时代。(2分)
(2)答案:①变化:1931年进口税率显著上升(1分);原因:为了应对大危机,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2分)
②变化:从1952年到1985年进口税率不断降低(1分);原因:战后美国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一枝独秀,其工业产品需要出口到其他国家;1947年后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美国关税水平逐步降低;20世纪60年代后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美国实行低关税。(4分)
(3)答案:组织:欧盟、北美贸易自由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分)影响: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②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成员国家处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更加难以妥协,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干扰性。(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到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同时,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即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图1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4)据材料归纳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从惩罚无业者到提供就业机会并加以救济。
(2)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促进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末跃居世界第二位。
(4)原因: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第三产业的发展。(答出其中3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社会压力;有利于农民致富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答出其中2点即可)大量农民工进城或返乡,也给交通和社会治安带来压力。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