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A.轿子
B.马车
C.轮船
D.汽车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所以轮船和汽车使用的是机械动力,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C D,而A轿子和B马车依赖的分别是人力和畜力。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更易体现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该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

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1分)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小题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3分)
小题2: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3分)
小题3: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3分)
小题4:罗马法经受了时间考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据此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3分)
小题1: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1: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审判原则。(3分)
小题1:罗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2分,从罗马法的价值和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律。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小题1:考查学生归纳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史料中归纳罗马法的基本原则。
小题1: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联系现实的能力。
小题1: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能够从罗马法的价值或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角度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4分)
参考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白饼亥心是“刑罚”。
(2)不同:主权在民;法律至上。(2分)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提炼出韩非子法制思想的核心是:即“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对比材料一二文字内容可以看出韩非子和孙中山法制理念不同表现在:主权在民;法律至上;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重要事例是: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重要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影响是: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罗马人先后形成了三项重要法律成果是指: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康熙帝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其晚年应是18世纪早期,这时荷兰、英国已经在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得到极大发展,中国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正是出于对西方文化力量的警觉,康熙帝才有“中国恐受其累”的担心。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以来的情况;C项“深入了解”对康熙来说不准确(他只是在所了解和学习);D项“巨大压力”在当时也不存在,当时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占主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