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李四光,下列内容可以作为他的介绍词的是
①新中国成立之际排除干扰从日本秘密回国,支持新中国建设
②根据冰川学理论,为成昆铁路、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③用科学事实推翻了外国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④运用其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项错误,应该是从日本秘密回国。根据冰川学理论,为成昆铁路、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用科学事实推翻了外国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运用其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摘掉了贫油的帽子。②③④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B。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点评:建国以后,在国外学习的中国科学家纷纷回国,为国家做出贡献,如李四光和钱学森等。他们为加强我国的国防,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威胁,摘掉贫油国的帽子,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也改善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与此相关的新中国的其它的科技成就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③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而文革时间是1966-1976年,故排除①。载人航天技术是文革以后,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才掌握的,故排除②。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是在文革时期,排除干扰取得成功,故③入选。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也是在文革时期排除干扰,取得成功,故④入选。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明、清(前期)时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同时在政治、思想和文学等方面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这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在政治、思想和文学方面的?反映。(2)结合哲学知识,说明上述现象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原理?
参考答案:(1)明、清(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一、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成为商品;二、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标志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是:政治上,明朝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说明社会矛盾尖锐。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爆发了明末农民起义。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触及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表明封建制度的基础已经发生动摇。清朝初年,增设军机处,集军政大权于皇帝手中,还一再兴起文字狱,残酷镇压知识分子。
思想上,黄宗羲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最早表达了民主主义的思想。
文学上,《红楼梦》一书,艺术地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
(2)这一现象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政史结合的题目,同时也体现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要求。解题时要结合时间限制充分提取经济、政治、思想、文学的史实,分析其关系,按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对第(2)问要注意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提取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概念
| 理解
|
A
| 重农抑商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
B
| 盐铁官营
|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
|
C
| 实业救国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重农抑商并非禁止商业活动,A错误。盐铁官营,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错误,销售实行垄断属于专卖制度。实业救国能够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C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的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范围,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实业救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5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
材料二 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
──《光明日报》1979年1月10日《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指出哪一则史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力都涌到了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生产中的中坚分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涌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 迁出入
| 农村(县)
| 市、镇
| 农村迁入市镇人口
|
万人
| %
| 万人
| %
| 万人
| %
|
1982-1987
| 迁出
| 2076.02
| 67.99
| 977.24
| 32.00
| 1545.19
| 74.143
|
迁入
| 721.50
| 23.63
| 2331.69
| 76.37
|
1982-1987
| 迁出
| 2310.11
| 62.48
| 1279.00
| 37.50
| 1671.82
| 78.48
|
迁入
| 590.47
| 17.30
| 2822.79
| 82.70
|
1990-1995
| 迁出
| 1985.55
| 59.75
| 1337.43
| 40.25
| 1194.71
| 60.17
|
迁入
| 948.55
| 28.56
| 2374.02
| 71.44
|
1995-2000
| 迁出
| 7316.24
| 58.70
| 5148.17
| 41.30
| 55065.50
| 68.96
|
迁入
| 1710.94
| 11.85
| 12728.14
| 88.15
|
(3)依据材料四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个史实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2分)
参考答案:(25分)(1)(7分)
(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2分)
材料二(1分);理由: 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大量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我国是农业起源地之一,而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有待考证。(4分)
(2) (6分)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传统耕犁定型;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 (12分)不同:近代农村的迁移主要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破产的农民被迫迁入城,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反映;当代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下发展主动迁移,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映。4分
得: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农村村民自治、民主政治权利的落实。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实行合作化;改革开放,改革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4分)
失:大跃时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了农业和农民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举两个史实)(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知道,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农业的起源,是从传说的角度说的,材料二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就历史价值上来看,考古发掘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文献及传说的史料价值。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 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 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等信息分析唐代以前农业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和表格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考查的比较复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打得出答案。需要掌握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情况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土地制度的变化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力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