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6分)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陈大齐发表了《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其中问“古人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 学生们的回答是(按选数多少排列):孔子(97人)、颜回(33人)、花木兰(11人)、岳飞(9人)、夏禹、闵子骞、曹大家(各4人)、曾子、孟母、孔融、秦良玉、司马光(各3人)、孟子、班超、匡衡(各2人)、神农、舜、管仲、商鞅、缇萦、苏武、关公、孔明、王安石、欧阳修、方孝儒、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华盛顿、林肯(各1人)等。
材料二: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个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
16.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
119人(18.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
337人(51.1%):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
118人(17.9%):建立联邦制
18人(2.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
——据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高小女生最佩服的人中,孔子居首的原因有哪些?对于华盛顿和林肯各有一人崇拜的调查结果,你如何理解?(10分)
(2)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二问题16的回答,指出中共在此前为“中国和平”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第(2)种回答类似。(4分)
(3)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是问卷调查的重要内容。以材料二为例,你认为问卷中还要设计哪些方面的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居首原因:①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教育的先师,对后世影响巨大;②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女性受伦理道德教育影响很深;④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政策。(每点2分,答出3个要点即可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理解:一方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学生思想开放和多元的一面;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史上的精英人物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更深刻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小学世界史教育的薄弱。(每一要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分)努力: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谈,签订《双十协定》(或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
(3)经济状况(出身);教育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别;年龄;职业等。(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一文字内容可以直接得出民国初年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依旧为学生所推崇,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其原因是:①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教育的先师,对后世影响巨大;②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女性受伦理道德教育影响很深;④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政策;而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学生并未过多赞誉其原因是:一方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学生思想开放和多元的一面;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史上的精英人物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更深刻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小学世界史教育的薄弱。(2)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解放战争时期留美学生中大部分依旧赞同中国组建联合政府才能实现国家和平,结合史实可知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曾做过积极努力,即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谈,签订《双十协定》(或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解放战争结束后中共号召召开新政协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根据所学史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出调查对象应该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为此材料中的统计数据还应增加诸如经济状况(出身);教育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别;年龄;职业等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 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还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2分)
(2)“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3)当前我国对台与对港澳的具体政策有何明显不同?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有哪些?(4分)
(4)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写于1896年。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台湾。
(2)抒发了作者对台湾被日本割占,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3)台湾统一后可以保留军队。
有利因素——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统一是中国的内政,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林伯渠代表中国共产党宣读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胃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日军已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C、中国共产党已开辟敌后战场
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反割台斗争期间的高山族义军战士》,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台湾人民参加反割台斗争
B.清政府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
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D.台湾义军战士的武器装备低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在期间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所以B错误,CDA符合事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先后召开会议八百余次。这些会议从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完成:?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6分)?(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6分)?
参考答案:(1)①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②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总任务,再次强调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①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共产党人,要保持优良的传统和作风。②八大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分析概括和对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