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上谕,陆续推行新政。1901年,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为了筹饷,清政府巧立名目,多方搜刮,使财税紊乱,贪污横行。为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其封建统治,清政府“裁冗衔”、“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但往往是新旧机构重迭,如军机处和督办政务处、户部和财政处并存等。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艰难的历程——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追求》
(1)据材料,归纳清末“新政”的措施。(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的上述措施。(9分)
参考答案:
⑴措施:筹饷练兵,改革军制;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振兴商务,奖励实业。(6分)
⑵清末新军的出现使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新政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筹饷和官制改革加重了人民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没有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9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清政府“裁冗衔”、“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等信息概括出清政府新政的措施。(2)对于对清朝后期新政的评价要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清政府编练新军,提高了军队的文化素质,使得革命党人把争取的重点放到新军上,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同时清政府采取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局限性也要知道,没有最终取得成功,也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时间最长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台湾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被周恩来称为“全国军人楷模”的抗日英雄牺牲于?
[?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B.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
C.目的是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抗日战争期间,在陕西、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北和西南部,近代工业发展迅速。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与史实不符;敌后战场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故D项说法错误;故选A。这些近代工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