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邦有道则“仕”指的是鼓励学生参与政治活动。道不同不相为“谋”指的则是提倡忠君但不主张愚忠。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西汉时儒学大师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等学说。本题中董仲舒发展了儒学的思想是提出“天人感应”,他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同时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本题选D项。A项是孔子的重要主张;BC项是孟子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4分)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6分)
领域 | 信息 |
政治现象 | |
经济现象 | |
文化现象 | |
参考答案:
(1)
领域
信息
政治现象
诸侯强大(祭孔);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崛起(2分)
经济现象
衣冠车琴的生产;建造房屋(2分)
文化现象
儒学产生;祭祀文化流行;制作使用书册(2分)
(2)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4分)
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学校的建立,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6分)
(3)继承:沿袭传统祭孔仪式;以曲阜孔庙为主祭地点;以褒奖孔子,发扬儒学为目的。(3分)
创新: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共同主办;世界各地的孔庙、文庙纪念地等的共同参与;CCTV向全球直播活动实况。(3分)
益处:有利于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开展全球性研究与普及。(2分,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生活时代前后)的社会政治经济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鲁哀公下令,诸侯祭孔的开始”、“衣、冠、车、琴、书册等”、“按岁时祭祀”等,可以这样归纳、概括,得出以下信息:A.政治现象: ①诸侯强大,通过“祭孔”可以看出;②孔子代表的士阶层不断崛起。B.经济现象:①衣冠车琴的生产;②建造房屋。C.文化现象:①儒学产生,并逐渐成为蔚然大宗;②祭祀文化流行;③制作使用书册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汉代祭祀孔子相关内容——四次祭孔的特点及原因。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汉高祖亲自到”、“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四次祭孔所呈现出的特点,分别体现在:A.皇帝亲自主持祭孔;B.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C.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D.在各级学校开展祭孔活动。之所以呈现出这些特点,缘于当时汉代具体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具体这样来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政治上,儒学适应了国家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B.思想上,儒学在汉代,历经汉武帝成为了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人们的尊崇;C.文化教育上,从中央的太学到地方的郡国学校,各级学校的建立,积极推行儒学教育,孔子地位进一步被提高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孔子儒学在当今世界影响相关内容——世界对祭孔的继承与创新。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当今世界对祭孔实行了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A.继承方面:①比较重视仪式,沿袭了传统祭孔仪式;②以曲阜孔庙为主祭地点;③以褒奖孔子,发扬儒学为目的。B.创新方面:①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共同主办;②世界各地的孔庙、文庙纪念地等的共同参与;③借助当今大众传媒,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祭孔活动实况等。
当今世界祭孔形式的一系列继承与创新,总体上有利于推进儒学的发展。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A.祭孔形式体现出与时俱进,有利于推进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B.祭孔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推动儒学的全球性研究与普及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及儒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继承·儒学思想的传承·祭孔以及祭孔的继承与创新(课标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A.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D.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四个选项说法都符合孔子的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点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1)孔子思想的精髓及儒学发展演变的历程;(2)儒家思想主张及包含的和谐、民本、大一统等思想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1分)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