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一条路线最合适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北伐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西柏坡——北京天安门
C.山东曲阜孔庙——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
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是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1919——1949年;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孙中山先生纪念馆见证旧民主主义革命;山东曲阜孔庙见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因此选B。
点评:从高考角度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本专题在近四年全国新课标地区命题达47次之多,其中2012年有14次。命题的侧重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如2012年山东文综第13题、2012年四川文综第19题等。本专题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一般为3~ 4分;非选择题偶有涉及,分值在8分左右。如2012年安徽文综第36(2)题。本专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间,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主要矛盾的变化一直贯穿于国脉之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至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演变其剧烈的历史运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今天的历史运动在怎样的历史坐标点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续前进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主要矛盾演变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演变:①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触动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⑤1956年秋,党的“八大”会议召开,认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继续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2)运动:①列强各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掀起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奴役。②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和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伪满复辟证明了这一点。③中国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了14年的艰苦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④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⑤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至今在“百年三步走”的战略决策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3)进入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正率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本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化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特点:主要矛盾始终贯穿于国脉之中,成为历史运动的主流,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在错综复杂中不断变化和转化,人民和一切正义力量的努力,这一转化过程总是朝着光明、进步的历史方向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

[?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2分)
(2)上海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列举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名称及其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4分)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史实:《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日军进攻上海,制造八一三事变等。(符合史实即可得分)。(2分)
(2)名称:中国共产党。(2分)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分)
(3)依据: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写出鸦片战争后上海所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即可;(2)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史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是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他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点评:本题以上海自身成长的经历见证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兴衰荣辱和曲折,综合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种命题思路是高考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体现,在今后的高考中这种趋势还会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同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
(3)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8分)
材料二: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4)根据材料二,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8分)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2分)
参考答案:
(3)理由:都蕴含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2分)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主要面临着教会神权的控制;(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主要面临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2分)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个性解放;(2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2分)
(4)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2分)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2分)原因: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2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2分)看法:a.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或者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b.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2分,注意: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一方面且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