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人说:“(中国古代)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你认为正确的
甲同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成为此后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 ]
A.甲乙对,丙丁错
B.甲乙错,丙丁对
C.甲丙对,乙丁错
D.乙丙对,甲丁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7分)
参考答案:(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
政治。(2分)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朝发展、完善不断强化。(4分)
关系:古希腊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2分)
(2)实质:权力制衡。(2分)办法: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5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1)本问实际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注意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注意秦朝正式确立,此后历代发展、强化。
(2)注意材料信息“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再结合美国三权分立体制说明
点评:中外政治文明是新课改地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从2010、2011年高考命题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了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察举制、科举制等,还考查了围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对矛盾的斗争和调整等。2011年高考命题有9道选择题及4道非选择题;2010年有13道选择题及2 道非选择题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011年有3道选择题及2道非选择题;2010年有4道选择题及1道非选择题。3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如2011年有4道选择题及2 道非选择题;2010年有9道选择题及1道非选择题。综合近年本专题的高考命题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从以下角度考查: 1继续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的重要历史概念内涵、特点及评价的考查。如对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代议制等制度概念的理解认识。2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形成演变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刺史监察
D.皇位世袭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军功爵制是秦国商鞅变法时创立的;郡县制是秦朝开始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时的创立的;皇位世袭制是秦始皇时创立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管理体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表一 表二
A.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反映了从先秦到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B.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C.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表一中星宿对应的是列国,而表二却对于各州,列国是分封制的产物,州制由郡县制发展而来,所以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选C,A B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主旨。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生员资格(亦称秀才)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 )
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唯一内容
B.把官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
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D.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而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科举制度。材料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促进了地方府州县学的发展,即明代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