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
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很明显,日本的观点是错误的的,是在美化侵略,为侵略做辩护。从根本上讲,对历史的认识从自身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无视历史的客观事实。故选D。A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推动文明的根源或者超越国家利益的问题;C项错误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的。
点评: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国内无论怎样美化侵略,都无法改变这场战争的性质。这场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的对中国的苛刻的侵略内容,充分的说明了日本材料中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 )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题干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力量有学生、商人、工人阶级,效果分别不惟不理、学生释放、罢免曹章陆,由此可知ABC项不全面,D项全面,故D项正确。
考点:五四运动的特点
点评:五四运动的特点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真正的群众性、中国的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成为了运动的先锋、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客观上对运动起了号召和领导作用,既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该图是太平天国的两部重要文献。有学者认为,这两部文献在思想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是指这两部文献都

A.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所用到的一幅地图,他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

A.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红军走的一条是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贵州、四川,然后到达甘肃的路线,这是长征的路线,故选B。其他各项不符合事实,均未走这条路。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长征的相关知识。由于王明、李德等错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经历了江西、贵州最后到达陕北,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在长征中,虽然红军人数受到极大的损失,但是革命的精干力量得到保存,同时在沿线宣传了革命的思想,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