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一班级的授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1919年的俄国工人的吃、穿、用国家统一配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1918年,俄国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高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C.1920年的俄国农民状况很糟糕,
农民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交给国家,不许卖
D.1922年,一对俄国农民夫妇兴高采烈地将余粮拿到市场上卖,买回生活必需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5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三?如图,《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5分)?你认为让罗曼·罗兰确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7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2分)?请举2例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来源:www.91exam.org”(4分)。农民的这种自发修改如何促进中国的制度创新完善(2分)?
(3)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三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2分)?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2分);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分),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分)。
原因:和西方自由放任导致经济大危机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高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2分)
(2)指人民公社体制。(2分)
举例: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2分);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2分)
促进:农民的自发改革得到中央的肯定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扩展,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分)。
(3)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2分)
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或圈地运动,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相对比较先进的国家。(2分)
本题解析:本题就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考查了苏联、中国以及欧洲的相关历史。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1921——1927年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和30年代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的发展及其弊端。第二问考查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第三问考查欧洲工业革命前农业的发展情况,并考查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美国的冲击,但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结合选项,ABC的表述都有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有内在历史逻辑关系的是
①伏尔泰——法国浪漫主义思潮②七年战争——英国工业革命
③新经济政策——美国的“新经济” ④苏联解体——邓小平南方谈话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原料产地。苏联解体促使中国反思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