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年10月10日,台湾迎来国民党重新上台后的第一个“双十节”,马英九发表上任后的首个“双十讲话”,重申在两岸关系上的政策。“双十节”对于台湾来说
[? ]
A.是传统节日
B.国民党建党纪念日
C.纪念武昌起义,“建国”纪念日
D.“双十协定”签订纪念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小明同学在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用这张照片可以研究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可以判断,照片反映的事件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所以该照片可以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对外来挑战的一种被迫应战,近代化的过程不是按照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循序完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必然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但是,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试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史实,概括此后中国近代化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这句话加以说明。(9分)
参考答案:
(1)双重作用: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另一方面,其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
(2)原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变化:由器物阶段发展到制度阶段、再到思想阶段。
(3)说明:资产阶级虽然进行了改革和革命,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最终确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畸形状态,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不利于近代化的推进和发展。
本题解析:第1问,抓住“双重作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等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向“制度”和“思想”转变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最终确立;经济上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性质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夫妇曾被英美两国邀请到开罗参加国际会议,受到如此礼遇的原因是
A.蒋介石的国际威望提高
B.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C.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D.日本企图拉拢蒋介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太平天国运动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A.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B.主张与各国平等往来、自由通商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