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体现了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因此本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两部法典有何相同之处。并说明它们实施的结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形成新中国法律体系的雏形。当时党内高层,认为法律的主要功能是对敌专政、惩罚犯罪分子。比如,1957年7月,中央规定地方司法机关向地方党委负责。辩护制度、律师制度被批判为“替坏人说话,敌我不分,为阶级敌人开脱、掩护”。 材料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6)根据材料五,六,概括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将阴阳五行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以下便是英国法治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委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讯》
材料四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历史原因。
(2)依据材料三和四概括指出伏尔泰与陈独秀政治主张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观点相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不同:董仲舒主张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认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2分)
原因: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必须加强思想统一(3分)
明末清初,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不少知识分子萌生了反封建专制、带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想。(3分)
(2)观点:提倡法治、君主立宪、法律基础上的自由权利。(3分)
背景:政治上:两国都是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都经历过思想解放。(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和材料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以得出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不同看法。结合西汉初年和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历史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信仰的自由”“宪法上之自由权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等可以看出伏尔泰与陈独秀政治主张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来分其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汉代儒学、明清之际的儒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