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 材料二:“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 材料三:“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 材料四:(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4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那些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抵抗外侮实现民族独立离不开民族的觉醒,中国近代一思想家有感于此率先大声疾呼:“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该思想家可能是指( )
A.魏源
B.李鸿章
C.严复
D.陈独秀
3、判断题 “六经中之尧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这段引文应该出自
[?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B.李贽《焚书》
C.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4、判断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4分)
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8分)
5、判断题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B.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束缚
D.仿制西式武器,振兴清朝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