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5年,l5岁参加工农红军闹革命(①),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等战役(②),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大生产运动(③),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④)……”这段文字的四部分中,语境与历史史实明显不符的有?
[?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其中不属实的是
[?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联系《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因此选A
点评: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几种记忆方法
(一)、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采用歌诀记忆: 五口通商割香港,二千一百万元量。
口岸设置领事馆,英商关税要协商。
注:割香港是指割香港岛,协商关税是指协商关税税率。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天津条约》采用数字式概括记忆:
“二项赔款,二条船,四种人,十口通商口岸”。
即赔偿英国商费和英法军费;外国军舰和商船;外国公使、商人、游人和传教士;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具体内容略)
2、《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采用组合记忆法(就是将相对孤立的人名、地名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字重新组成一句话,形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记忆):
“汉九南头镇,烟台淡州营”
即汉口、九江、南京、汕头、镇江、烟台、台湾、淡水、琼州、营口。
3、《北京条约》采用数字概括记忆:
“华工出国八九天”
“华工出国”指准许华工出国。“八”是指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九”是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天”即天津,是指《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和增开天津为商埠。
三、甲午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采用歌诀记忆:辽台澎湖被割让,赔偿白银二亿两。
开放重沙和苏杭,允许日本开工厂。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采用谐音记忆;
“外商前进宾馆”
“外”指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商”指修订商约。“前”即“钱”:指赔款,本息合计9.8亿两。“进”即“禁”:指禁止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宾”即“兵”:指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馆”指列强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4分)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分)
(2)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4分)
(3)爱国主义情感。(2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知识分子开始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3)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爱国主义情感。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同盟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C.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D.1935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关键信息: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小工厂租给私人。由关键信息可知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及中苏关系,故B项正确;ACD项时间和中苏关系都不符合题干描述特征,ACD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