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中央人民政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排除A,选C;B项是香港、澳门的回归;D项是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44年-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以援华抗日转向扶蒋反共,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人民力量的强大
B.国民党政府的衰弱
C.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
D.美国对全球战略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适应“冷战“政策需要,扶植蒋介石打内战,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的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8分)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6分)
参考答案:(1)差异: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
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的道路。(8分)
(2)改变:改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6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不难发现《殖民地权利宣言》中没有提出美洲殖民地独立的主张,而仅仅要求从英联邦获得权力,这是与《独立宣言》的最大差异;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找出其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的道路;(2)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呈现出松散的邦联体制,通过制宪会议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并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
点评: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了邦联体制,这位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而邦联体制是松散的各州联合,中央政府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不能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它被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联邦体制所 取代,制宪会议的成功召开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的出台美国总统共和制政体基本建立起来,从后美国政体即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相符的是
A.轻工业有显著发展
B.重工业逐渐衰落
C.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D.主要分布在内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进入到黄金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还是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A。B项错误,重工业发展虽然缓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C项错误,应该是在建国后;D项错误,主要是在沿江沿海地区。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于丹论语心得》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6分)
材料二
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材料三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6分)
参考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2)“民贵君轻”的观点。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