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5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5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10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三民主义(5分)
(2)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5分)
不同点:维.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5分)
(3)旗帜:民主与科学(2分)
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分)
(4)? ①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②康梁维新派和孙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③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④中国人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不可谓之变法”。这段材料反映了
A.中国只有“师夷长技”才能够“制夷”
B.“改官制,变选举”是救国救民的唯一途径
C.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涉及诸多层面
D.器物变革、制度变革都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② 洋务派?③ 维新派?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新陈代谢”是指某些集团在历史上起到过进步作用但又被后者所超越,并最终推出历史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反对封建力量又被后来者超越的是③④两项,①②并不反对封建势力,所以答案选C。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66年奕訢新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訢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下列关于奕訢这一观点评价最恰当的是
A.体现了西学中源思想
B.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应对当时的边疆新危机
C.正确分析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
D.体现了他减少阻力,从根源上改革清政府的意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
C.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
D.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这些人的共同点的分析和辨别能力,A不符合胡适、蔡元培等人,B不符合康梁等人,C不符合胡适陈独秀等人,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