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是指还没有看到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
B.“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说明新思想尚未萌发
C.“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是指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向西方学习
D.“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之后,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37分)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三,第160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启中国现代化大门的动机是什么?(3分)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4分)
材料二? 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但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为了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赶超美、英和“大跃进”是否可行?(2分)为什么?(4分)结果如何?(4分)
材料三?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看法:1.中国改革是成功的,有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奇迹论”;2.中国改革不成功,未来前景不妙,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3.中国改革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终结局难以预料。日本也有学者,例如长谷川庆太郎就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以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11月)
(3)归纳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6分)长谷川庆太郎所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怎样评价。(4分)
(4)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动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3分)
原因:洋务运动引进外国机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标志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2分)除此而外洋务运动还建立海军、建立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军事和教育近代化的开端;(2分)
(2)判断:赶超美、英和“大跃进”严重脱离实际。不可行。(2分)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4分)
结果:赶超美、英,导致“浮夸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大炼钢铁,浪费了不少资源,还影响了农业生产,且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影响了现代化正常发展。(4分)
(3)成就:①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②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③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④融人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6分)(答出任意3点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案有创新且符合题意,同样给分)
主要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依赖外国技术和设备;中国缺乏独立科研和创新开发的精神。(4分)
评价:“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的观点是错误的,他的根据以偏概全,过分夸大技术与专利的作用和影响。(4分)
(4)①起步晚;②发展曲折;③经历了从被迫到蛮干再到坚持科学发展的过程;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⑤坚持独立自主,大力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案有创新且符合题意,同样给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第二问考查了我们在“左”倾思想指导之下的大跃进的原因及危害。第三问考查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现代化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问对我国现代化进行了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对这一地区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时间上的间断性;空间上的局部性(地区分布不均衡);与外商相比,居劣势;与农业经济相比,不占主导地位;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原因:传统经济的顽固性及外国资本的强大阻碍民族资本的健康发展;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的影响;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一方面,民族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进而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及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也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是足够强大,因而难以完成革命任务,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了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白银)”、“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说明洋务企业民用工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选C。AB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最终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最后失败。
点评: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