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2、判断题 下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判断题 陶朱公:范蠡,春秋末期人,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
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过的有
A.商品交换时用纸币
B.以做瓷器生意为主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做一些棉花生意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吾 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 :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 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 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 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 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 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 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 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 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 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5、判断题 (25分)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提到了极高的位置,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较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各个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
| 战国
| 西汉
| 唐
| 南宋
| 清
| 清
|
时间
| 公元前300年
| 公元2年
| 745年
| 1200年
| 1820年
| 1893年
|
城市化率
| 15.9%
| 17.5%
| 20.8%
| 22.0%
| 6.9%
| 7.7%
|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

——根据《中国城市年鉴2009》整理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6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成就。(2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1949至1957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3分)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