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还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材料二: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终于汇集成席卷中国北部的大规模农民运动,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抚而用之”的策略。
材料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此次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那些大事?(6分)
(2)材料一、材料二斗争的主要对象分别是谁?(6分)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8分)
3、判断题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时,有人曾发表言论认为:“从实质上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现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战争。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欧洲卖给北洋水师炮弹合格,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扭转?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
材料二 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远,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材料三 2004年9月17日,在《解放日报》上刊登翟骏的文章,指出:反思历史、冷静客观,如果深陷“激情”,有时就不免产生一些虽不全错,但是比较“粗鄙化”的反思。
材料四 2008年11月,电视剧《台湾1895》热播,它通过聚焦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事件--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作为立体观察自1873年至1945年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切片,再现了台湾被割让的历史全过程,讴歌了两岸同胞奋勇抗争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能否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二者在看待历史问题所犯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有些人对历史的反思是比较“粗鄙化”的?结合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全面看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事迹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给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
A、

B、

C、

D、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