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道,下列报道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
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工厂
C.乘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考察中国风情
D.在西什库教堂做祈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
A.封建王室
B.汉族地主
C.鲜卑贵族
D.广大农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魏改革的阻力主要是来自守旧的鲜卑贵族,故选C。AB项错误,当时北魏尚未进入封建社会;D项错误,北魏当时是以游牧为主,主要是牧民。
点评:孝文帝改革受到重重阻力,最主要的阻力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守旧势力反对改革,反对接受汉族的先进的文明。孝文帝改革过程中十分注意策略,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的进步,实现了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③重视发展教育?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重视发展教育是明治维新的特点之一,商鞅变法中并未涉及,因此排除③。故ABC项错误。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废藩置县;都打破了原有的 等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民;都建立了一支有 战斗力的军队:奖励军功,战斗力增强——建立近代军队。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D。
点评: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封建重农抑商的政策此时确立。在政治上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通过商鞅变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常考的是明治维新的措施。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废藩置县等;在后期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产业;在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但是并不排斥本国的传统,呈现出多种文明并存的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况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扼要回答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10)
参考答案:(1)实行均田制。(2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4分)
(3)相似之处:确立新的土地制度。(2分)
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民族和国家封建化的过程,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6分)
本题解析:通过中俄两国对于土地问题的改革影响不同的分析,说明在不同国家关于同一问题的改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培养学生辩证地、具体地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重农抑商、设立县制等内容对后世影响很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