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处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学者德谟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统治的。人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即追求自由),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治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归纳概括材料一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的看法。(6分)结合德谟斯提尼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表上述看法的原因。(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做了哪些新的阐述? (6分)指出孟德斯鸠为维护自由提出的政治构想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启蒙运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首先兴起于法国,也繁荣于法国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C.洛克在《利维坦》中提出了三权分立
D.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是伏尔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观察下列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发明和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三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 )①积极: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消极: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等。 ②发电机发明和应用后,电力被广泛应用到生活领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③出现了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许多新问题;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大诗人海涅说:“就破坏力而言,康德杀死了上帝!”但康德又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这仅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康德提出“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是为了维护道德
B.康德认为上帝是虚拟的
C.康德强调人的重要性,倡导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要盲从上帝
D.康德要求大家不要信仰上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康德提出“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是为了维护道德,A理解正确。“假设上帝存在”说明他认为上帝是虚拟的,B理解正确。康德承认“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说明他提倡独立思考,理性判断,C表述正确。他也主张人的认识达不到的领域,应该留给宗教信仰,因此D项理解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文化充满“纯人文的美德、忠诚、牺牲精神和对人类理想经久不衰的眷恋”,“中国精神”的“理性光辉”将有助于欧洲人驱散中世纪教权的阴霾。下列选项不属于伏尔泰所说的“理性光辉”的是
A.《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B.《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
C.《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于聋瞽(盲人)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探讨和论证问题能力。“理性光辉”是指中国人不受宗教神权影响的理性精神;D项认为鬼神比圣人明智,不符合理性精神;其他三项均体现了理性光辉。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