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
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病症既变,宜用新方;岁步既更,宜革旧历。”
|
?上述表格中的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6分)
参考答案:(10分)
明治维新:戊戌变法。(4分)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1分)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1分)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分)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1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1分)
本题解析: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和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第二小问结合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探讨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之间的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日本制定1889年宪法的根本目的
A.实行君主立宪
B.确保天皇专制的权力
C.稳定政局,巩固政府统治
D.给人民自由和权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
参考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 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6分)
(2)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场改革的共同内容。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一改革内容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9分)
B.[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9分)
参考答案: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措施:建立县制。(2分)
过程:实行奉还版籍,任命藩主为知藩事;颁布诏书,废藩置县。(4分)
(2)内容:改革地方行政体制。(2分)
相似之处:消除了旧势力的特权:建立县制打破了分封制下秦国旧贵族的特权;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幕藩体制下藩主的特权。(3分)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废藩置县结束藩国割据局面,实现政令归一,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4分)
B.[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6分)
(2)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新生政权),较顺利地渡过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9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是考察改革的内容,材料一是建立县制,材料二的过程是先奉还版籍后颁布诏书废藩置县;第二问是找出相似之处即对旧有地方体制的改革,然后分别答出其改革的意义即可;第三问是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综合概况能力,分别找出要点,即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对凯末尔的“国家主义”要注意到时代背景指出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领地。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
的促进”?(4分)
材料二:意大利人……在1859—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
立的、统一的国家。德国人在普鲁士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德意志、意大利的“民族主义”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2分)“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3)一般认为,民族 主义包含有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以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为例简单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大革命时期:①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同仇敌忾,打退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每点1分,共2分)
拿破仑时期:①法兰西第一帝国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②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使民族主义在欧洲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或拿破仑对欧洲各族的奴役使欧洲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每点1分,共2分)
(2)形式: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2分)
主要表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国家在西欧出现(或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广泛确立)。(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3)①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②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强国。(每点2分,共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