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电影《墨攻》讲述了战国时期十万赵国军队攻打弱国梁城,墨者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材料违背史实的是
[? ]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下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学在官府”使得墨家不能办私学
D.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孔)子曰:“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孔子哪一思想
[? ]
A.仁政?
B.以德治民 ?
C.克已复礼?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相同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鲁迅指出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思想,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3)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
(4)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