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均摘自《道德经》
材料二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 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四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摘自《道德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材料三、四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3)维护奴隶制度。
(4)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或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

问题:请概要写了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也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主要方式是
A.争霸战争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统一措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观察图片,你认为从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有利于?
[? ]
A.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暴政
B.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
C.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D.促进儒家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