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3)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
(4)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孟子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A.施仁政于民
B.人民比国君更重要
C.提出“三纲五常”
D.主张人性本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主张,其中有民政,民贵君轻,性本善,提出“三纲五常”的是董仲舒,所以C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从古至今,贫富不均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第十六》
材料2: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3:哪里有巨大的财富,哪里就有巨大的不平等。有一个巨富的人,同时至少必有500个穷人。少数人的富有,必定是以多数人的贫困为前提的。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4: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
(1)儒家针对材料1中的社会现象,为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设想的理想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为解决材料4中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如何评价该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施行仁政,为政以德,宽民力。
(2)不能。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和小农经济的形势下,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这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对立;亚当?斯密为工业资产阶级服务,把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现象看做合理的社会现象,这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4)提出进行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评价:孙中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封建剥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孙中山没有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主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
[?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
[? ]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