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史上,武汉地区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武汉的历史地位。准确掌握武汉三镇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价值。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 下图是一张上海某一历史时期的警官证。证件印章中所提及的“特别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当出自
[? ]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就包含了A、B、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中国战场
| 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万人
| 不到109万人
|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伤残
| 死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死亡
| 死亡
|
3500万人
| 2000万人
| 620亿美元
| 5000亿美元
| 40.5万人
| 37.5万人
|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的分配情况?(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参考答案: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的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2分)
(2)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将集中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3分)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3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1)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即以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为标志,所以从表格中1942年那一栏中明确可以看出日本的兵力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战场。
(2)罗斯福设想的结局要解读材料,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中文字“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是罗斯福设想的结局,即放弃抗战,日本会和德国配合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要从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3)本小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评述问题能力。评价抗日战争要结合材料中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在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总之,要一分为二地评述历史事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