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白居易的《红线毯》有“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的诗句。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的腐朽,以下作品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相同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米勒《拾穗者》
C.徐渭《墨竹》
D.齐白石《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属于现实主义风格,A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B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C、D两项属于中国文人画。故选B。
点评:近代西方的文学和绘画因为特色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派别。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革命结束后,浪漫主义文学和绘画占据主流的位置;在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纷纷确立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黑暗面也逐渐的暴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绘画兴起;二战前后则是现代派文学和绘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8年11月烟台市高二期中22题) (13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其中,向世俗化的转变即是特点之一,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阅读下面图片:



?
《连年有余》
请回答:
(1)以上图画或文学作品,能体现世俗化的有哪些?(3分)
(2)任选两个加以说明。(4分)
(3)试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 《清明上河图》《连年有余》《二拍》。(3分)
(2)《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市井的生活情景;年画《连年有余》想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小说《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更贴近民众生活。(任答一点2分,满分4分)
(3) 原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的不断提高;传统重商意识逐渐淡化。(6分,任答三点即得满分)
本题解析:
第一问“世俗化”应是反映民间风情,贴近市民生活的作品。第二问从作品反映内容来思考。第三问从经济、观念、社会状况等角度来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 ]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篆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记录,其构字特点和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较为成熟的汉字,故A为正确选项。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朝的青铜器很少,西周青铜器有长篇铭文出现,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故B、C错误。篆文是大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出现太晚,D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