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以承认商品贸易和部分生产资料私有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
参考答案:对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
②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③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要关键通过时间信息来把握时代背景,进而正确理解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并作出判断。50年代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而口号描绘的一种先进工业国的高水平的农村社会生活,这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与现实极大的差距,说明这是“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没有尊重客观规律,①④正确,③错误;口号是一种愿望与向往,并不是现实,②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考点:“大跃进”运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时代背景与口号描绘与现实的差距,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左”倾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俄国到1920年时”可知是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1918-1920.当时取消了商品买卖,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AB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是因为
[? ]
A、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
B、国家无代价征收余粮
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农民可以自行处置余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成立的基础是
A.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第二国际的
破产
D.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