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方人把科举制看作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下面有关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
B.科举制的发明,有利于摒除权力的干扰,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
C.科举制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的重要手段
D.科举制的实行,在制度上使国家政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2、选择题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综合题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 “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探究主题四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9分)
4、选择题 发达国家的福利种类包括
①医疗保险
②失业保险
③工伤保险
④养老保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