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从日本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有
①中国的积极斗争?②一战后日本国力衰弱,无力继续占领
③英美对日本施加压力?④日本妄图独占东北,故而以退为进,放弃山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强烈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山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②、④不符合史实,故选C。
点评:华盛顿会议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补充。它暂时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东方实力对比的新格局,承认了美国的优势地位,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抑制,而且使中国回归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世博会的主题,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下列世博主题,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后期时代需要的是
A.“水乃生命之源”
B.“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C.“科技时代的休闲与生活”
D.“太空时代的人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宏观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D.欧洲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气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C.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D.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战前帝国主义矛盾不可调和,关键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随着实力的增强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经过战争的消耗,各国力量趋于均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全球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从实际上,从全球观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退、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试结合有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观点正确。
理由如下:一战后,战胜的英法等国虽然维持了欧洲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如在巴黎和会上仍起操纵作用,仍以他们的利益为转移进行分赃;但实际上欧洲的霸权地位已受到严重削弱。这种削弱主要表现为自身实力的下降:①大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经济,恢复困难;②国内人民革命高涨,政局动荡;③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掀起高潮,严重削弱了欧洲各国的殖民统治。
从客观方面看,表现为美、日实力的上升:①借一战之机,美、日大发横财,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加紧对外扩张。②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美、日挑战欧洲列强,获取了较多的侵略权益。这都威胁了欧洲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二战后,欧洲各国在大战中再次相互削弱,殖民体系也彻底崩溃,而美国则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等西欧国家不得不惟美国马首是瞻。随着雅尔塔体系的逐渐确立,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世界霸权时代结束,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高考历史难点全解:难点29 走向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结束。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领域,虽然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但世界多极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该题所涉及的是史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战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确立,国际关系中心已开始转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法国家实力已完全落后于美国,特别在军事上英法仍有相当的实力;另外,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直至二战后才最终完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