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统治者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不是由传统工具的改进而来,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故C?项正确;D项中的“清政府主动引进”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市场上的银价时涨时落,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1934年美国宣布实施《白银法案》,授权其财政部可以高价购买国外白银,从而造成中国大批白银外流。……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心恐慌,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白银挤兑风潮,造成不少银行停业或倒闭。……商业的不景气,自然牵连到工业不景气,仅上海一地,1935年就有238家工厂倒闭。1934年10月,为彻底解决因银本位制而造成的金融危机,国民政府决定实施法币改革,彻底废除银本位制。……对国民政府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地方上的货币发行权被取消,白银又被收归国有,其财政上不得不更加依附于中央,各省之间的货币、市场的统一,商品交换、经济交流更加密切,无形中加强了全国经济、政治、思想的实质的统一,也有利于对付日本大规模军事入侵。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杨奎松著
(1)据材料,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意义。(9分)
参考答案:(1)世界经济危机使世界市场银价大幅涨落,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美国白银法案的冲击,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不断加剧。(6分)
(2)意义:货币改革有利于金融的现代化;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有利于国家统一,为抗战做了准备。(9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在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市场上的银价时涨时落,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1934年美国宣布实施《白银法案》,授权其财政部可以高价购买国外白银,从而造成中国大批白银外流”“也有利于对付日本大规模军事入侵”, 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信息“地方上的货币发行权被取消,白银又被收归国有,其财政上不得不更加依附于中央,各省之间的货币、市场的统一,商品交换、经济交流更加密切,无形中加强了全国经济、政治、思想的实质的统一,也有利于对付日本大规模军事入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 ?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参考答案:
(1)答案一:应该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答案二:不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可以从革命性或者妥协性方面分析。回答第(2)问从专制与民主角度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对外关系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康熙时期反击俄国对东北的侵略,与俄国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清末男子?孙中山?旧式婚礼?文明婚礼
(1)观察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
?
《申报》?维新运动中的报刊?革命派创办的报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变化: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袍马褂开始变为西装、中山装;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倡导婚姻自由。(4分)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4分)
影响: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可给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