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康有为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实质上反映了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性、妥协性,A不对,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与题干不符;C是表面现象;因此选D。
点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30题对20世纪初西学传入的影响的考查、全国课标卷第31题对20世纪初教育制度变革的考查、北京卷第16题对20世纪初启蒙思想传入中国影响的考查、广东卷第16题对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必然性的考查;2009年上海卷第15题对封建顽固派主张的考查、2008年海南卷第19题对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含义的考查等。复习时要重视分析各阶级、各阶层主张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的特点,辨析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的异同,理解近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政治派别都曾利用达尔文进化论作为宣传自己思想的武 器,下列选项中不能正确说明其原因的是
A.进化论可以给当时中国人民的探索指明方向
B.实行资产阶
级民主是摆脱民族危机的必然选择
C.民族危机严重是进化论受到热捧的主要原因
D.进化论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的作者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是
[?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
统方式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动乱。”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B.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
D.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士人主张学习器物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制
D.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了主张变法维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的争执主要在于要不要变法,因此这是甲午战后士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选D。因此从时间上判断,AB项错误,因为二者都是在甲午之后;C项错误,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