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隋唐王朝,中外交流频繁,其中留学生回国后推动了本国社会发生政治制度的变革的是
[? ]
A.朝鲜
B.日本
C.波斯
D.大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落籍湖南桃源的著名历史学家弱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徒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主要反映了元朝时期
[? ]
A.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B.回族开始形成
C.国家统一规模扩大
D.少数民族内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涉及:
A.权
B.钱
C.兵
D.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杜绝唐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在钱、权、兵三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因此ABC三个方面都涉及到了。故选D。
考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唐代以来地方分权严重的局面得到改善。但是另一个方面也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此外宋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