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织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材料可知,没有任何歧视手工业的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工匠世袭制度的实行,使技术的继承传递呈现封闭性特点,往往会导致失传;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艺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发明。
本题解析:答题时结合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古代官私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就可找出中国传统手工业没有出现类似西方的生产力突破的原因。此题以中西生产力发展的差异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研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唐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物资是
A.丝绸
B.茶叶
C.瓷器
D.纸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唐代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由此分析可知①③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②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④错误。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最早开始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