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宋真宗时斯,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存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此材料可以说明
A.君主从此失去对财政权的控制
B.相权从此不再受到限制
C.李沆的做法利于北宋政权稳定
D.地方割据问题彻底解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担心真宗知道了库存量而随便花销”“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说明李沆的做法利于限制真宗铺张浪费,利于北宋政权稳定。AB表述绝对化,D表述不妥而且题干无从体现,题干体现的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因此选C
点评:本专题重点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措施及影响、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及影响。难点主要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表面一样。因此“有衡”对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由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是如何体现这种“均衡”的?(8分)
参考答案:(1)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分)
(2)英国:议会和内阁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首相可以采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4分)
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所学可直接写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别是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材料二问题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权力制衡,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归纳出英、美两国在权力制衡方面的表现即可:英国:议会和内阁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首相可以采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
点评:欧美代议制的建立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约束限制行政权从而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尽管各国代议制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其实质或本质则根本相同。而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突出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特征是权利的高度集中,它与近代西方权利的分权制衡根本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唐朝负责决策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选A。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学习明清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明清政治为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列主题中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A.攀登权力高峰
B.首开特务统治
C.巩固天朝帝国
D.走向衰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