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包世臣在他的《齐民四术》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联系当时的世界史知识,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洋布“大行”并且价廉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A.有西方列强军事侵略的武装保护,强行推销
B.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无力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C.工业革命完成,生产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连成一体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提供的是近代中国遭受西方经济侵略的史料,而考查的却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这样可以让学生打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界限,更好的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一是时间,19世纪60年代;二是“根本原因”。通过提供的时间,我们可以排除D.通过“根本原因”我们可以排除A.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尤其是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失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三图所显示的DE和EF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些不同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
(4)根据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有关情况,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参考答案:(1)变化: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16-19世纪,农村居民增加缓慢,城市居民迅速增加。原因: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土地,自耕农这一阶层逐渐消失;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2)DE段: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由于十年“文革”以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EF段:城镇人口明显增长。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较快;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城市经济活力进一步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3)英国:受经济活
动的影响较大,如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中国: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如“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
(4)城市化进程往往受政治运动或经济活动的影响。①良好的经济、政治活动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恰当的经济、政治活动却会延缓甚至停滞城市化的进程。②在城市化进程日趋明显的今天,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以及良好的政策措施作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是英、德两国煤炭消费量的数据(单位:千吨),从此表中可以直接提取的信息包括
①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②英国早期工业化水平高于德国
③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④英、德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于19世纪末20 世纪初
②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
④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只有破坏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对亚非拉既有破坏作用,又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充当了不自觉的建设性使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欧美18—19世纪大事(部分):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工业革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巴黎公社失败说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不具备;C不对,资本主义制度仍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或者说社会生产力尚未发展到要消灭资本主义不可的地步;D不对,工业革命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点评:历史选择题多采用排除法。单项选择题一般由导言、题干和选项三部分组成。由于选择题具有答案唯一性的特点,在命题中,四个选项必定是有三个选项对正确答案存在着的一定的干扰和影响,也就是说这三个选项文字表述中隐含着错误的信息,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甚至是与题干内容没有一点关系,可以把它排除在正确答案的范围之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慎重、仔细审查备选项,认真识辩干扰词、句和项,严防被改头换面的文字表述迷惑、蒙蔽,达到去伪存真,溯本求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