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把史学说成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是过去的事情跟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的目标之间的谈话”。如此,历史学的最大价值在于? (? )
A.丰富知识、提高学养、厚积薄发
B.回首往事、以古为师、传承文化
C.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
D.借鉴古人、启发思维、开阔视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历史学的功能是连接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也就是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根据史书记载,南北朝初期,某族的居地是:“东接中国,西通西域,长数千里,各有酋帅,部落分地,不相统摄。”这地是指那一族?
A.匈奴
B.羯
C.羌
D.鲜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由题干中“东接中国,西通西域”可知是西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线索、规律的总结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户部(掌握税收财政)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A不对,西汉还没有六部的正式划分;B不对,唐朝时期户部隶属尚书省;C不对,北宋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符合题意,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后,将丞相权力分给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明初仍以中书省统六部,长官称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废中书省与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住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这段文字是英国第一个正式访华的公使马嘎尔尼在1794年写下的。请回答:
(1)马嘎尔尼所指的几位“船长”是谁?(2分)
(2)选择一个典型的“船长”,概说其主要功绩。(4分)
参考答案: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任二,2分);康熙:缓解满汉矛盾(或与汉族知识分子合作,禁止圈地,摊丁入亩),削三藩,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赐班禅封号,粉碎葛尔丹分裂势力。(任四,4分)
本题解析:此题关键是要结合马嘎尔尼访华的时间1794年来分析。此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1661年-1795年)的最后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