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于这句话,我们应有何理解﹖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举秀才”、“察孝廉”等字词,可知其为察举制度,两汉的察举制度是当时士人出身的正途,除诏举外,地方可向朝廷荐举人才,东汉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二人,至后期渐浮滥,有营私请托的现象,所举之才多名实不符,曹魏时以九品官人法取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所以选择B项。
宗法制是对世袭制的改进,它确立了传位的三项基本原则:传子不传弟,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一切都以正妻子所生的长子为主,妾所生的儿子次之。这种做法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君主专制制度始于秦始皇,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C、D三项不正确。
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表述型选择题 也称肯定型选择题或称概念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最重要的内容。据此回答: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始终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简要说出汉、唐、元、明、清为加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采取的相应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概述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与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2)汉朝:推恩令;形成内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元朝:行省制;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3)君主权利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政治制度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制度不断地走向完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一个妾,为他生了一个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又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周天子和诸侯王的位置由其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史实。
点评:关于宗法制,更多是考查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另外,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关系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唐史记载:“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此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