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
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中华二千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2分)
(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特点和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1分)
2、判断题 下列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采取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社会
B.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D.实行分封制是为了拱卫周王的统治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相吞灭,数百年间,列国耗尽。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五伯迭兴,总其盟会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合从连衡,经数十年。秦遂并兼四海,以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孓遗者矣。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演变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中央集权制”的主要表现。首先创立“中央集权制”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说明,“中央集权制”有利于消除材料一中的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戚继光抗倭与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有什么不同。
5、判断题 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哪个地方的事务
A.蒙古
B.新疆
C.西藏
D.台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