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晋商财力雄厚
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建房置地养老少、挣下银子藏地窖足以证明晋商并没有把挣来的钱财转化为资本,当然晋商也就不可能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
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
D、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世舶使”“十三行”等词语。此小论文研究的对象应该是( ?)
A.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都市
C.自古繁荣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相传其名起于明代,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 家。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所以小论文研究的对象是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 一

图二?唐朝对外交通图

图三
(1)史学家认为:“汉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国度,而是世界交通网络中的东方中心。”请结合图一论证这一观点。
(2)唐代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唐代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规模空前。试结合图二举例说明唐文化对亚洲国家的影响。(请举出两例予以说明)
(3)有人说,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请依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点、线、面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1)汉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西亚和欧洲。张骞出使西域以后,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几大文明中心之间的陆上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2)新罗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人喜欢唐诗,很多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日本各级学校教授儒学等。(答出两例即可)
(3)点:经济特区;线:沿海开放城市;面: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内地等。
本题解析:回答第(1)小题时应抓住“汉代的中国……是世界交通网络中的东方中心”这一论点来分析,从当时“丝绸之路”把世界几大文明中心连接起来这个方面组织答案。第(2)小题较为简单,只要列举出唐代文化影响周边亚洲国家的两个具体事例即可。第(3)小题根据图片所反映的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明确“点、线、面”的具体所指。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徐积《织女》诗中说:“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织得罗成还不著,卖钱买得素丝归。”这首诗反映的是
A.宋代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宋代农民生活富裕
D.宋代小农经济发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说的是妇女在家辛勤纺织的情形,手工业产品进入了市场,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A项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评:商品经济在宋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还有:夜市、草市出现;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并且经济功能增强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