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以下对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否定儒家思想
B.强调个性发展
C.挑战正统思想
D.批判理学虚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
A.维护君主专制
B.反对君主专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减轻对人民的控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对当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法治”是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实质是一种“人治”。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是对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批判,主张变“一家之法”为“天下之法”,否定了帝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君民共同纳入“法治”的范畴。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和朦胧的民主法制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新的特征,其“新”主要表现在
A.集中国古典小说之大成
B.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C.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时期
D.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一书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①造成中西方思想主张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的差异 ?
②黄宗羲们的思想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③中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不同取决于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 ?
④16至17世纪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逐步趋向成熟和质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异同的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造成中西思想文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与社会形态的差异,黄宗羲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不可能脱离封建的范畴,且没有发生质变,而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思想与封建时期的思想截然不同,据此①②③的表述均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6分)
参考答案:
(1)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1分)
变化:明朝后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2分)
(2)不同:材料二高度推崇孔子。(1分)
原因: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孔子提倡道德自觉,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与伏尔泰的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2分)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2分,答出一点即可)
(4)角度: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2分)
史实: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2分)
认识:①真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
②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
③人们常常利用曲解历史来为自己的主观目的服务;
④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如答出其他观点,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可以总结出李贽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2)依据材料中的“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可以看出伏尔泰高度推崇孔子。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推崇孔子的原因是为启蒙运动服务的。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
(3)依据材料中“孔子……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结合所学《孔子改制考》的特点可知,康有为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的对比可以看出,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鲁迅认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举例说明: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第三小问结合材料及相关的史学理论,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