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展到欧洲,历史上称其为“东学西渐”。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相同点。(4分)
(2)比较“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点。(4分)
(3)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2、判断题 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B.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魏源提出“帅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洪仁玕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
C.康有为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D.孙中山仿效英国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判断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 ]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