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象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摘自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三 (1793年)六月三日(雅各宾派政府)下令将逃亡贵族地产分为小块出售,地价十年偿清。六月十一日规定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可按人口分配给农民,至于是否分配,由各公社自行决定。七月十七日的土地法令最为重要,……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从而使一切永佃田成为农民的私产。
——摘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十五世纪就悄悄地进行着”,这指的是什么?它对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大局已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3)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哪国的土地政策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阻碍作用最大,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参考答案:( www.91exAm.org1)“圈地运动”。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本。 (2)正确。因为北方的胜利实现了统一,使国内市场广阔、原料增多;奴隶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3)法国,因为它导致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土地分散,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减少,货币不转化为资本,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4)主要条件:劳动力、资本和市场等。
本题解析:考查了中外的农业政策。(1)结合“圈地运动”的教材知识,材料一中所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十五世纪就悄悄地进行着”,指的是“圈地运动”。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本。(2)联系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材料二中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大局已定”是正确的,其原因从其影响分析。(3)根据“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从而使一切永佃田成为农民的私产”说明法国的土地政策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阻碍作用最大。(4)提取和概括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即可说明工业化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贡德·弗兰克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 000吨和74 000吨白银,各有27 000吨和54 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 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 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C.商品贸易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D.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可以得出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故A项解读合理,排除;从题干中欧亚美洲的联系来看,它说明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故B项解读合理,排除;从题干中欧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可以看出商品贸易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故C项解读合理,排除;这一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是世界的贸易中心故D项解读不合理,因此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无敌舰队之战”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B.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C.英国最终成为殖民大帝国
D.法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无敌舰队之战”是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战争之后,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但英国并没有就此成为殖民大帝国,而是到18世纪中期才成为的。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目的: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形成,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纳入了英国的市场体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7分)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6分)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9分)
参考答案: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2分)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4分,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且答出两项亦可)
(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
(12分,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9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第(1)小题:该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故属于外延性材料题。根据史实,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只要有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等。因为范围不限,所以只要属于该时期的发明成就都是可以的。
第(2)小题:该题同样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难度相对降低了。根据史实,可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比如经济、政治、国际地位等方面,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3)小题:该题为开放式题型,看上去学生可能很好作答,其实更重要的是题中要求的“当今发展中国家”这个角度。再者就是结合题中的材料和前面两个问题,既要答出工业发展的规律性启示,又要答出工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英国因素”等。只要符合角度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