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是
[? ]
A.割台湾给日本
B.赔款二亿两白银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帝国主义列强对革命的破坏
C.立宪派和旧官僚势力过大
D.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辛亥革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袁世凯个人权术和阴谋,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也有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但上述都是客观原因,而主要原因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1938年4月9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把握住题干中提到的地点“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并非在津浦线附近,故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其属于太原会战,故B项错误。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其发生于华北地区,且时间是在1940年,故D项错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98年一外地人到江苏苏州游玩,发现当地一家新开设的英国轮船制造局,感到很惊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允许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的条约是在《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列强的需求。故选C。AB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签订的,反映的是销售商品的需求;D项是在1901年签订的,时间与材料不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6年8月)朱德被派往四川去劝说他的老同事、四川军阀杨森同北伐军合作。杨森向朱德信誓旦旦,说他渴望参加国民革命事业,可是必须有钱发饷。国民党可以给他多少钱?……(经过劝说)杨森总算未派部队去帮助他的盟友吴佩孚。……甚至在铁军拿下武汉后,杨森还在踌躇不决。从湖南和武汉逃出来的地主和实业家对杨森说:北伐军里有许多军官本身就是地主或资产阶级子弟,他们参加北伐,并不是想叫农民来抢夺和没收他们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农民协会在各地成立,而且有些地方甚至没收并分了土地。国民政府反对这样做,可是农民却充耳不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正在为农民和工会问题与共产党和激进的国民党员闹意见,还要求取消军队里的政治部。……那些政治人员向士兵灌输各种思想,又散布到农村去协助农民组织协会,他们煽动人们破坏社会秩序……。可是这一切很快就要结束了,这些地主报告说,国民党大部分“有地位”的领导人都反对三大政策;这种政策的取消,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整个革命运动就要烟消云散,法律和秩序就可以恢复了。
就在这时候,……两艘英国炮舰溯江而上,在遇到(杨森部队)抵抗后,就把炮口指准万县,一下子炮轰了两个钟头,打死了五千名中国人,万县成了一片火海。……大火扑灭,尸体掩埋后,杨森派朱德到汉口表示要效忠国民革命军。
——引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回答:
(1)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当时国民革命运动面临哪些重大矛盾?
(2)据上述矛盾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当时采取什么策略才有可能使革命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⑴同北洋军阀的矛盾:攻打武汉吴佩孚;农民同封建势力的矛盾:农民协会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对农民协会与工会的态度不同;国民党内部的矛盾:蒋介石同激进国民党员(或许多人反对三大政策);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⑵采取充分发动工农,壮大革命力量;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削弱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势力的策略。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辨别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第一问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当时国民革命运动面临哪些重大矛盾?主要从材料中分析提炼。关键是要紧扣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如“农民协会在各地成立,而且有些地方甚至没收并分了土地。”这反映了农民同封建势力的矛盾、“国民党大部分‘有地位’领导人都反对三大政策”这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两艘英国炮舰溯江而上,在遇到(杨森部队)抵抗后,就把炮口指准万县,一下子炮轰了两个钟头,打死了五千名中国人,万县成了一片火海。”这反映了同帝国主义的矛盾等。第二问中国共产党当时采取什么策略才有可能使革命取得胜利?要求将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来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