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A.固守农耕经济
B.坚持君主专制
C.昧于世界大势
D.实行闭关锁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显然A项是最佳答案。CD是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后果,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据《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茸屋植树,敢致功力。?——据《五代史·周太祖本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6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据《救荒话民书》
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4分)
(2)分析我国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4分)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内在矛盾。(4分)
参考答案:(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有利因素;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持自耕农的政策。
不利因素:封建国家加在自耕农身上的负担沉重,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封建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3)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的自耕农存在,但是封建政府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不断威胁自耕农经济,形成封建社会一种基本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
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二? 1953年鄂、湘、赣3省1 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材料三?从1949年至1953年,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64938万亩增长为18995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增加为16685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8分)
(3)概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3分)
不利条件:生产工具不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如犁和耕牛的户均占有率较低)。(3分)
(2)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4分)
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4分)
(3)新中国成立,农民政治上翻身得解放;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调整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能力。(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的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可以在所有者之间买卖。因为土地具有保值功能,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变法内容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A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的管仲改革的内容,意思是根据土地制度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B和C项“废沟洫”、“尽地力”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也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D项“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所以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