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个人副业的各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同i9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增加33%,奶增加27%,蛋增加44%,羊毛增加9l%。
材料四? 1953年至1964年,农庄数日从93 300个减为38 300个,平均每个农庄的农户从1950年的不到100户扩大到1965年的426户。与此同时,出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在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4 857个,增加到196-~年的10 100个。……(农庄) 还是集中劳动,按劳动日分配,吃大锅饭。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料五?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列宁到赫鲁晓夫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演变及其实践效果。
(2)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几则材料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1)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的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后者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的政权。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对旧体制进行一些改革。在农业上以高价收购代替义务交售制.但同时又强化国营农场实行集中劳动、平均分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展开。苏联的探索经历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三个时期,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各有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苏联的影响也不同。邓小平在吸取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认识,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应为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所以B不正确,初期苏维埃政府企图通过和平的方式过渡,所以全面对抗不正确,所以C错误,D项的说法不符合实际,当时临时政府是名义上的全国政府还掌握实权,依据法令内容可知其要求所有军队执行法令,所以其行驶的是中央政府的职权,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斯塔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苏联的“独特实验”为“困境”中的西方(?)
A.提供借鉴
B.提供样板
C.提供模式
D.积累经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

[? ]
A.1918——1920年
B.1921——1924年
C.1925——1936年
D.1985——1991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班举行一场了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涅日夫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中正方的观点“克服粮食危机,保证工业化建设顺利进行”可知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积极作用;反方的观点“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弊端),这是辩证看待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即选B项。ACD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到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