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
A.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学家吴相湘评价抗战初期某一战役是“蒋委员长诱使日军主攻方向由‘自北南下’改变为‘自东西上’的战略终成功”,同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迫使日军将主力由华北转到华东方面,日军将其原可由北平南下汉口最有利的作战线,改为由上海西向汉口最不利的作战线,即“自北南下”改变为“自东西上”的战略终成功,这为抗战军民争取了时间,同时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将中日战争拖入持久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A项符合史实;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观察下图,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观察题目中所给图片,图中大人在教小孩写“共和万……”,据此判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团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摘自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摘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