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转移”指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C.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
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可知中共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五四运动,B项是三大改造,C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A、B、C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标志
[?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陷落
D.天京变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共向国民党呼吁 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应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
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觉醒,国共两党也由分裂走向合作抗日,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BCD都是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只有A从程度上来看,是最佳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37年国共两党建立的统一战线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革命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时间限定上看,1937年-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选择A项。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项不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共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C项不正确;爱国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82年中共进一步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更加密切了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共倡议并建立的四次统一战线。
点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共倡议和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对于这四次统一战线,要准确其包括范围、性质、作用方面,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5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九·一八”事变,当代国人仍需要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自己炸毁了沈阳北部柳条沟南满铁路路轨,硬说这是中国军干的,立即攻击中国的兵营。同时,按照预定计划向满铁全线展开进攻,次日,已经占领了沿线全部城市。
——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若将军制改革之大事一任军部处理,在吾国策上将产生极大不安……因而强烈要求实行裁军。?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4月19日社论
警告政府不要在中国东北行使武力,建议运用外交手段解决满蒙问题。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9月17日社论
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10月15日布告
材料三?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1931年9月23日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词
现在政府既以此案件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
材料四?从九一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九月二十六日,上海有十余万人的反日大集会。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和日人交易的杯葛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十月初,上海八十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要求南京立即出兵抗日,要求政府发给枪械参加抗日。?
——《九一八前后的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国内舆论有何变化?(2分)
(3)据材料三、四,归纳政府与民众面对侵略分别采取的措施(或行动)。(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的措施带来怎样的后果?(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和中国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两个视角谈谈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1)原因:既定国策;军国主义膨胀;经济危机影响。(3分)
(2)变化:由主张反战裁军,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变为支持战争,为侵略辩护。(2分)
(3)政府:不抵抗;依赖国联解决。(2分)
民众:积极抗日;组织罢课、罢工;抵制日货;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等。(任三点得3分)
后果:国土沦陷;民族危机加深。(2分)
(4)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增长;理性处置争端,政府应承担起保土安民责任,对法西斯势力的退让和纵容必将自食其果。(言之成理即可赋分)(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可以概括出既定国策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国内经济、军事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从“要求实行裁军”“建议运用外交手段解决满蒙问题”可归结出政府前期的态度,从“对那些……表示感谢和慰问”的信息去概括政府态度转变表现。第(3)问从材料三中“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的信息概括政府的态度,从材料四中“罢课,大罢工,反日大集会。全国各地,参加了抵抗日货,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要求南京立即出兵抗日,要求政府发给枪械参加抗日。”等信息中归结出民众的态度;第二小问结果联系所学不难回答出东三省的国土沦丧,民族危机加深。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联系所学知识从日本侵略和反对外来侵略两个视角去分析作答,日本视角可以从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抬头,政府视角可以从纵容将会自食其果等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