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材料二 “商品贸易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据统计,二战后初期,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依赖度仅为7%左右,到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20%以上。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条件。(12分)
(2)材料二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现哪些新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贸易发展原因的认识。(13分)
参考答案:
(1)贸易港口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贸易额有所扩大;贸易主导地位增强;贸易制度完善。(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
兴盛条件: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全面繁荣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济重心南移为海外贸易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交通便利,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利润;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洋航行能力大大提高;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支持态度。(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
(2)新特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值增长速度。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加强。亚洲对外贸易增长引人注目。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战后生产国际化的加快。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每点2分,共8分。任意四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可以概括出贸易港口增多;由“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可以概括出贸易范围扩大;由“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概括出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和贸易主导地位增强;由“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可以概括出贸易额有所扩大;由“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可以概括出贸易制度完善。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宋代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难移、交通条件、航海技术及政府的政策等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可以概括出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值增长速度。由“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可以概括出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由“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可以概括出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加强。亚洲对外贸易增长引人注目。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生产国际化的加快、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推动等角度组织回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经济·表现及原因;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趋势·表现。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应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之”“计日受值”
D.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正处于14~19世纪前期,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成为主流,C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表明当时( )
A.宗法制逐步形成
B.分封制雏形形成
C.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