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俄共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政策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是?
A.实行市场经济,允许自由贸易
B.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C.实行按劳分配,取消义务劳动制
D.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理解“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即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意即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是在21世纪初,A项排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项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项正确;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是在十三大,D项排除。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错误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12分)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6分)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6分)
参考答案:(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6分)
原因: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6分)
本题解析:(1)中俄两国的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都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的,都是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政权。(2)两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两国走的是不同的革命道路,俄国工业相对发达,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走的是城市路线;而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敌人的统治力量主要在城市,因此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点评:中国走的是农村的路线。是在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俄则是走的先攻打大城市,随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错选A者很多。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成功的经济改革,与题干的“失望”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过早地结束新经济政策,与当时苏联的落后的农业生产力不适应,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困难,故B项符合题意。 CD项与“迅速和激进方式”不符。
点评: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通过1936年宪法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过程中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推翻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立稳?②列宁指明革命的正确方向?③和平夺权的可能性破灭?④决定尽快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推翻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立稳 是指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②列宁指明革命的正确方向是指列宁提出《四月提纲》, ③和平夺权的可能性破灭是指七月流血事件, ④决定尽快起义是指十月革命。因此选A .
本题难度:简单